• 新增广告位
    • 社科院研究员:政府不该救市 房产泡沫一定会破
    • 资讯类型: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14-06-24  /  浏览:1538 次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几次指出,自去年中期开始,随着内地信贷收紧,中国香港银行业对内地企业的贷款规模飙升,由香港银行向内地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数额攀升32%,达到4650亿美元(约合2.8万亿元人民币)  香港为什么迅速变成了更具吸引力的贷款来源地。

      内地钱紧,香港也限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几次指出,自去年中期开始,随着内地信贷收紧,中国香港银行业对内地企业的贷款规模飙升,由香港银行向内地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数额攀升32%,达到4650亿美元(约合2.8万亿元人民币)

      香港为什么迅速变成了更具吸引力的贷款来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两大原因促使内地企业赴港贷款:其一,房地产企业很难在内地银行获得贷款。其二,人民币在升值,在香港可以享受低廉的贷款利率,成本价相对较低。据悉,在香港,企业能以比内地低两个百分点的利率借到钱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6月17日发布报告称,截至去年底,中国企业借款14.2万亿美元,超过了13.1万亿美元的美国企业,比标普此前预期提前一年成为全球第一,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债市场将占全球1/3。但该机构没有透露的是,内地企业赴港贷款潮来临,已经对香港经济产生了影响。

      内地赴港贷款暴增

      标普报告称,目前中国企业1/3的债务通过影子银行融资,这意味着10%的全球企业债面临中国影子银行收缩的风险。标普预计,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在4万亿至5万亿美元,考虑到今后5年中国经济名义年增长10%,这一规模将有增无减。此外,报告称,标普使用的企业金融风险趋势衡量指标显示,中国企业的现金流和杠杆使用状况从2009年起开始恶化,在全球企业中表现最差。报告认为,中国在全球企业债市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金融风险增加正在产生全球性的企业风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的任何大转变都可能迅速波及其他国家。标普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和钢铁业尤其令人担忧,称土地和房产存量增加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乏力,因此钢铁需求下滑。标普预计,钢铁行业会出现更多的违约,今年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已经体现了这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多次指出,自去年中期开始,随着内地信贷收紧,中国香港银行业对内地企业的贷款规模飙升,由香港银行向内地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数额攀升32%,达到4650亿美元(约合2.8万亿元人民币)。今年1月香港银行业的贷款规模较比2013年同比增长44.5%。另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大陆债权去年已达1万亿美元,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近乎为0,据悉,香港是这些贷款最大的来源地,其发放贷款相当于香港GDP的165%。虽然与中国境内的贷款相比,香港对内地的贷款规模仍然较小,但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开始令香港监管部门和IMF感到十分担忧。不过,但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预测,这一增速在未来3个月里会有所放缓。

      目前,香港贷款的主要去向是那些拥有重要资源和背景的大公司,这也是监管部门并未太过紧张的一个原因。据悉,有50%发放给内地的贷款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这些资金往往用于企业的海外扩张。几乎30%的贷款流向了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贷款方往往和这些跨国企业来自同一个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各银行的香港分行,一直在格外积极地向本国跨国企业的在华子公司发放贷款。其余20%贷款流入了大型民营企业手中,这些贷款通常都得到了内地银行的还款担保,或者有不动产作为抵押。

      香港为什么迅速变成了更具吸引力的贷款来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对《国际金融报》说认为,两大原因促使内地企业赴港贷款:其一,房地产企业很难在内地银行获得贷款。其二,人民币在升值,在香港可以享受低廉的贷款利率,成本价相对较低。据悉,在香港,企业能以比内地低两个百分点的利率借到钱。

      香港敲响监管警钟

      中国香港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金融交易商发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内地资金的困扰。迅速增长的贷款让IMF连番对中国香港发出警告称,香港与内地融合更加紧密,如果内地经济转型出现不利情况,可能通过贸易、金融渠道对香港造成负面影响,尤其要密切关注香港银行对内地贷款的上升,并且呼吁建立一套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及监管。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也发布报告警告称,亚太区的银行与中国内地相关的风险自2009年以来不断增加,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亚太地区中,中国香港银行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报告称,截至2013年底,亚太地区的银行对中国内地相关的贷款累计达1.2万亿美元,其中香港占7980亿美元,这相当于香港银行体系约34%,因此一旦内地经济增长放缓,香港银行业将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惠誉指出,澳门银行业与内地相关的贷款约占其银行体系的20%,排名在香港之后,其后则为新加坡(12%)及中国台湾(7%),对于一些较大的经济体,集中度则很低,例如澳大利亚只占1.2%,日本仅占0.6%。受经济结构调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政府有意放缓经济增长步伐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银行业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也继续攀升,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路透社报道称,约13家内地房地产商在香港掀起了贷款狂潮,再加上美联储退出QE威胁全球流动性,香港的监管机构终于坐不住了。为了遏制由香港流向内地的商业贷款激增,香港金融监管部门近期出台了严格的金融规则,这些规则的实施,比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要求的期限早了4年。香港监管机构表示,出台政策限制激增的商业贷款,其目的是让银行在融资时不要过于依赖短期资金,短期资金在市场动荡时很容易蒸发。但大型国际银行一直在抗拒,它们担心规则会提高贷款成本,削减它们的利润。

      在一些专家看来,中国内地的境外借款行为是中国内地银行业陷入困境的早期警示。那些银行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绝不可能全额偿还债务的公司和项目。另一些经济学家以及香港的监管者和银行业者则认为,内地企业之所以从香港借钱,并不是因为它们在内地已经筹不到钱了。他们指出,由于许多内地企业加大了海外并购的力度,大部分贷款都是用美元,而非人民币支付的。由于内地央行持续购买美元,以防止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升值,因此内地银行可供贷款的美元供应量有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周期低迷的时候,违约风险就会相对增加,香港会对跨境的企业背后的信用、业务的真实性及违约后抵押的贷款如何归属进行评估。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危机中真正解脱出来,中国目前的经济也比较低迷,再加上跨境业务的信息不对称,借贷涉及的违约风险会更高,所以香港对跨境业务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进行监管。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对中国内地贷款激增招致严厉监管,首先要分清楚的是,香港限制的是人民币还是美元贷款。因为借贷人民币和外币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人民币就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外币就是在商言商,和金融监管机构没有关系。”

      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内地的不太一样,监管机构和银行之间是平等关系,银行进行怎么的操作,监管机构管无法干涉,因为银行风险是自负的。霍德明强调,“如今为什么要再对银行资金进行评估?为什么会出台新的监管规则,这其中肯定事出有因。香港监管机构是出于中国内地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而控制向内地企业贷款。如果大陆有风险,难道银行会不知道?为什么由监管机构来出台规则?除非香港的银行发生了违规事件,才会引起监管机构的风险意识。从香港监管机构早于其他地区颁布严厉监管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风险。”

      除标普外,惠誉评级公司也警告称,香港的本地及外国银行对中国内地的风险敞口变大,贷款总额达到7980亿美元。惠誉表示,“对于香港的银行来说,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一种概率低,但影响大的下行风险。”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香港银行业对内地相关贷款高度分散,且约有6成有抵押担保,风险可控。由于其他国家如欧洲等贷款业务基本没有增长空间,香港银行业过去几年中内地贷款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属于较为合理和正常的增长速度。

      严厉监管遭非议

      目前,香港金管局正针对在香港经营的本地及国际银行,逐步实施新规则。监管机构已经通知69家贷款迅速增加的银行,它们需要增加长期的资金来源,比如零售储蓄。如果降低银行对短期资金的依赖程度,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借款遇到困难时,削减贷款规模及信贷额度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监管部门还告诫银行,要对借款人仔细核查,特别是在贷款金额每年至少增长20%的情况下。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由于年初香港银行业总贷款同比增长逾40%,香港金管局决定将原先6个月的审查时间间隔缩短至了3个月。今年6月份开始,香港金管局将每月审查一次。

      西方及日本的银行向香港金管局表达了不满。由全球最大的一些银行组成的联盟亚太贷款市场协会也开始就该问题发表意见,尤其是资金规则的问题。该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银行“担心这会限制香港贷款业务的增长”。贷款规模的扩张是由国际银行引领的,这些银行极少甚至完全没有香港居民的储蓄,只有几家例外。这些被称为批发银行的机构表示,新规定对那些在香港拥有大量储蓄的银行有利,比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集团。这些批发银行借入资金的期限往往为一天或一周,借款利率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堪称极低。

      香港实行的规则意在配合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制定的新国际监管规则。《巴塞尔协议III》提出的国际规则,呼吁实施稳定的资本要求,促使银行在承担贷款等长期负债时,较少依赖短期资金。但这些规则仍在制定中,直到2018年才会生效。香港现在的动作较快,监管部门将会根据3月31的资金情况,对银行进行评估。

      近期有消息称,美联储或停止推行巴塞尔协议III监管框架,这让那些已经为满足巴塞尔III规定付出沉重代价的银行家们不知所措。巴塞尔协议是针对银行资本、杠杆率与风险控制等监管要求的国际公约。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这套协议就得到了推出。但是直到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才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在雷曼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III应运而生,全球监管层也开始积极推进该协议在全球主要银行的推行。然而,在没有危机的日子里,监管行为给银行带来的往往只有痛苦。许多国际知名银行甚至通过变卖资产的方法达成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而由于配息,杠杆率等限制,银行股的股价受挫,盈利能力也在同时受到限制,所以香港率先实施,让银行业怨言增多。

      虽然在香港有大量存款基础的银行仍在持续放贷,但批发银行还是削减了对数千家本地企业的信贷支持,甚至终止了贷款。这种局面引发了一波破产潮,包括一些有订单的出口企业,因为它们突然之间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和运输货物了。

      被问及监管最终能防范风险吗?孙立坚表示,监管和风险不能够完全匹配。欧债五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德国、法国的商业银行把钱借给了信誉最好的政府,但是政府却不还,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资产。现在大陆企业去香港借贷,尤其是那些中国政府背景的子公司借款较多,所以香港监管机构要想弄清风险敞口,就必须首先评估清楚这些借贷公司的性质,它们到底是民营企业资产还是国家资产,这一点对如何监管很重要。

      最怕楼市泡沫

      在被问及香港严控对内地企业的贷款,是过分担忧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对《国际金融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房产泡沫、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和经济下行等压力,香港严控对大陆公司的贷款,很显然就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担忧。香港的金融体系非常完善,现在提前监管就是在防范这种金融风险。

      易宪容认为,中央政府不该救市,否则将吹大房地产泡沫。他认为政府救市过晚,甚至悲观地认为“房地产泡沫一定会破裂,不管怎么救或如何改革,最终只有死路一条”。知错就改,他认为中央政府今年是否会走出以往旧的政策思路还存在相当的不确性。因为很多人认为,如果中央政府不救房地产市场,不仅影响到正在下行的GDP增长,更为冲击着国内金融体系及地方政府财政,而这些都是中央政府不愿看到的。

      易宪容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地产泡沫比美国次贷危机还严重。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房产泡沫挤出来,严格控制房产信贷和投资,如果现在不做,危机肯定会愈演愈烈,香港的监管机构就是看到了泡沫的苗头,担心中国的经济风险。他预测,短期内GDP增长下行的态势会改变,但会把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对中长期而言,中国经济问题会更加恶化,直到房地产泡沫突然破灭、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爆发。

      除内地楼市泡沫会对香港金融业造成威胁,其实香港当地房价过高也对其经济构成了重大风险。IMF早在今年4月底就下调了香港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幅度为0.6%,并指出香港房价从2008年以来上升约90%,租售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40%,未来回调风险大。IMF警示,美国退出QE和内地经济减速这有可能令香港资产价格下跌,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素质恶化,从而对银行信贷资产造成不利影响。该行还指出,如果美国联邦储备局退市步伐比预期快,甚至可能刺激香港房价出现“无序下跌”的情况。各方普遍预计,香港房价会下降15%至20%。IMF执行副总裁朱民建议,为了抑制房市泡沫,各经济体必须马上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高房价,比如根据房价和收入对抵押贷款设限;对发放高风险贷款的银行提高资本金要求;以及抑制海外买家对投资型房产需求的印花税措施。

      惜贷能否长久

      香港银行业对中国内地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不断扩大,使其业务容易受到中国经济减速的影响。霍德明认为,如果监管导致银行业的业务受限制,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银行也没有明确的表态,如果业务受到限制,香港的银行也不会乖乖听监管局的话。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香港的银行的放贷增速下降,而发放给内地的贷款余额表现有可能弱化。这些贷款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很难评估,因为这些贷款大多数为短期贷款,与内地相关的借款人会提供抵押品,他们的信用状况也取决于国际业务的发展。抵押品处置的可执行能力和公司治理仍然是与内地相关风险中最突出的部分。

      孙立坚表示,当初欧洲金融机构就是更加信任政府,欧债危机也警醒香港金融机构提高警惕,一定要评估企业的贷款能力,国家把资产抵押就是无效资产,如果是企业资产,按照全球的商业模式应该没收资产,但是是国家财产,没有办法没收资产。但如果经过评估,企业的账目清晰,香港的银行会放贷。

      香港一位银行界人士指出,虽然监管机构在严控不良贷款,但中资企业向香港银行寻求跨境贷款的需求一直不减,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很多中资银行香港子公司借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近日再度发起人民币揽存大战来应付内地企业赴港贷款的需求。他们进一步调高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吸纳离岸人民币资金。目前香港有近20家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过3%,与内地存款利率水平已不相上下。其中,工银亚洲重新推出人民币定期存款优惠,对于存入20万元或以上资金的客户,给予6个月年化3.1%的优惠利率;交银香港6月16日也再度上调人民币定期存款利息,客户只要心存入5万元,6个月定期存款利息回升至3.31%,但该年利率只限指定的理财客户。

      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开始才一年,但发展发展势头很强劲。前海管理局投资推广处处长戎卫华日前在香港总商会午餐会上表示,截至今年首季末,前海的跨境贷款规模已超过270亿元,并会争取至年底达到500亿元,主要的贷款实体企业为香港在前海从事物流、贸易业务的企业。除了吸纳存款发展跨境贷业务外,近日中资银行动作连连,为即将推出的“沪港通”及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做准备。6月17日,农业银行宣布,将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展开跨境人民币战略合作。农行董事长蒋超良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董事长高博深在英国伦敦签署了跨境人民币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旨在加强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与合作,增进双方业务与人员交流,促进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币和企业走向欧洲。另外,建设银行也表示,将会在6月19日于英国签署人民币清算协议。由此可见,接着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开展的机会,内地企业除了可以赴港贷款,还可以寻找其他贷款地。

      严控信贷会不会影响金融中心信誉?孙立坚表示,加强监管这是一把双刃剑。监管和管制是两个概念,金融机构需要根据风险作出合理的判断。银行开展业务就要承担风险,金融行业永远要把收益和风险做很好的权衡,所以在追求收益的时候,控制的是风险,而香港提前出台《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很正常,不存在对国际金融中心的信誉造成影响。任何国际金融中中心都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业务的。为了抗衡可能产生的风险,监管强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反应,关键是在于银行愿不愿意放贷款。现在中国经济下滑,中国企业的主体违约风险较高,预计香港的金融机构还要等待中国经济的复苏,企业业绩改善后重新考虑放贷。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肥东房产网 皖ICP备15003842号-2 地址:合肥市肥东县新城区龙泉西路碧桂园南门公交站牌对面
    金币充值热线:13866118152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3866118152 13866118052
    网站客服QQ:272404524 375855011 361163236 肥东房产网旗下有多个房产微信交流群和QQ交流群,请联系微信号feidongfangchan认证进入
    皖ICP备15003842号-2
    回顶部